■赖荣琛
春季,正值企业招工、用工高峰期,也是求职者实现就业的关键期。为更好服务群众,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用工双方自主择业的就业服务宗旨,马尔康县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多项专项服务活动,为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开展春风行动”——让笑容洋溢在务工人员脸上
今年1月以来,马尔康县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局采取多渠道收集企业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参加了“2015年阿坝州春季现场招聘会”,提供了涵盖保洁、保安、维修工、会计等20余个工种的用工信息,前来咨询的农牧区居民、失业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络绎不绝。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刘彬,有着丰富的法律知识,在招聘会上,有家企业的用工信息正在招聘熟悉法律的副总时,刘彬便上前询问。谈话结束后,该县就业局将刘彬的详细资料整理好后发给企业,供企业选择。
据了解,在州招聘会当天,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到马尔康招聘台咨询的求职者有283人次,现场有25人进行求职登记并达成意向协议。该县就业局还对未达成就业意向的求职者进行了求职登记,准备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开展就业培训”——用专业技能铺就阳光大道
招聘会现场,有25人当场达成了用工意向。“但你发现没有,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是300多个,参加咨询的有283人次,而现场达成意向的仅占一成。”马尔康县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局局长肖素琼对笔者说:“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企业需要的是能直接上手干活的人,而不少求职者没有一技之长,不能立即进入角色,也就不能达成用工意向。”
该县就业与人才交流服务局多年来一直在全县免费开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为失业人员和农牧民群众学习技能创造条件。3月17日,笔者来到草登乡代基村时,村活动室广场上,挤满了前来学习的农牧民群众,培训讲师正在为他们讲解凉菜和干锅的做法。“这几年,我们这边来耍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都想搞点旅游接待,县上安排的培训正好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村民罗周一边听着讲师讲课一边向笔者说道。
据了解,该县目前已在草登乡开展4期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285人,培训结束后,可以为合格学员发放资格证书,让农牧民群众不仅能在当地就业还能在外出务工中有一技之长。肖素琼告诉笔者,创业培训也是就业培训的重点之一,因为一个人创业后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今年的第一期创业培训已于4月11日开班。
在这期创业培训班上,笔者认识了曾经得到高校创业扶持的宋健。前两年,宋健在该县就业与人才交流服务局发放的高校创业补贴扶持下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这次我参加创业培训,就是想开拓眼界,壮大自己的事业。希望以后能多开办这样的培训。”培训课间休息时,宋健对笔者说道。
“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家庭点燃希望
采访间隙,马尔康县就业局负责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给笔者查看了近几年来的用工信息。信息显示,在该县就业局牵线搭桥实现就业的人员中,民营企业员工跳槽频繁,而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人员比较稳定。
工作人员分析说,民营企业对求职者的年龄、学历大多要求较高,虽然工资待遇合理,但对求职者吸引力较小,并且求职者在企业掌握了一定技能后,大多会向待遇更好的企业靠拢。公益性岗位虽然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但多数在求职者居住地附近,求职者工作的同时也可兼顾家庭,还相对稳定,这对年纪偏大的求职者有一定吸引力。
年近50岁的邱玉琼是众多公益性岗位就业者之一。家住大郎足沟廉租房的邱玉琼家是“零就业家庭”,由于她年纪偏大,加之腿脚不便,找到工作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该县就业局通过走访,摸底调查后,立刻采取行动,将她安置到公益性岗位中,打扫卫生。“现在能挣些钱了,家里的情况好多了,感谢县上能为我们解决困难。”谈到自己目前的生活,邱玉琼眼里流露出感激的泪光。
截至今年3月底,马尔康县就业局已经通过家政服务、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和失业人员206名。采访结束时,肖素琼对笔者说,马尔康县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局在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上创新思路,下足功夫,准备下一步开展劳务输入与输出,为企业从外地招聘合适人员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县外企业合作,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积极就业。
新闻推荐
■实习记者哈斯满记者刘尚剑“以前我们俩不在一起,小孩生病都只有她一个人照顾,连孩子第一次叫‘爸爸\’我都错过了,于心有愧。”罗让回忆此前分居的生活时满脸无奈,从他结婚起,只能周末抽空从阿坝县...
马尔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尔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