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
以善持家 为爱坚守
——林伯清家庭故事
林伯清系茂县教育局电教教仪站职工,她睿智、美丽、勇敢、热爱生活。
28年来,洗褥疮、倒屎倒尿、擦洗身子、换药、换洗尿裤,她用爱支撑和成就着因患脊髓脂肪瘤术后造成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她多次放弃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帮助丈夫研读大学课程,推着轮椅陪丈夫拜师学技。终于丈夫成为“轮椅上的工程师”。她自学了注射、打点滴的技能,为长期在轮椅上无法活动,身患多种疾病的丈夫做护理。
28年里,她以深厚的母爱呵护着养子。养子是车祸后幸存下来的羌族孤儿,不仅智力偏弱还患有“垂体性侏儒症”,几年里林伯清借债十多万元为孩子治病。在林伯清和丈夫长期耐心的辅导下,孩子不仅取得了大专学历,身高也由原来的1.25米长到了今天的1.70米。
28个春秋,她桃李满园,获得过十多次全县统考第一名;在全国第二届小学自然智力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参加过四川省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获得过县级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先进工作者……
这一个由三个民族组成的三口之家快乐、幸福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在茂县传为佳话,感动着羌寨山乡。
十年驱车 只为有爱
——罗壤家庭故事
2012年8月,随着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壤塘县中壤塘乡伊根门多村顿时热闹了起来,原来是被乡邻奉为“最美家庭”典范的罗壤、罗巾玛一家有了大喜事,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成为该县首位考入国家重点大学的本地农牧民学生;儿子也同样跻身高等学府。
这是一个夫妻恩爱、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教子有方、温馨和睦的四口之家。贫困牧区,为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丈夫罗壤不等不靠,借钱跑起了农村客运,凭着忠厚老实的为人、过硬的驾驶技术和勤劳执着,生意越做越好,十年行车百万里,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丈夫拼命挣钱养家之余,还与妻子共同分担家务和子女教育的重任。妻子也是体贴辛苦奔波的丈夫,她勤俭持家,努力给家人创造一个洁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再苦再累,从不吭一声。为了培养子女成才,夫妻俩坚持言传身教,用励志的故事和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和激励孩子,督促着孩子们健康向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在送子女入学都需要乡政府挨家挨户动员的教育贫困乡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在夫妻俩的悉心教导下,一双儿女脱颖而出!
这一家子,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爱和正能量在偏远山区悄然传递。
嘉绒媳妇 传承美德
——俄玛斯基家庭故事
俄玛斯基,马尔康县英波洛村一名普通嘉绒妇女,她用一个女人20多年的春夏秋冬,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
1994年,在她十八岁那年,嫁给了丈夫让央。她走进这个家时,家里有4个老人和丈夫的3个姐妹,别的姑娘对这个家庭避之甚远,怕照顾老人的艰辛,怕姑嫂相处得不融洽,而她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个家。她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老人尽孝,特别是最近几年老人上了年纪,生活难以自理,丈夫又在外打工挣钱,照顾老人的重任就落在她的肩上,她每天起早贪黑,烧茶做饭、洗衣做家务,一切安排妥当,还要去种十几亩地,为了让老人吃上热饭,她在劳动之余还跑回家为老人做三顿饭。在她心中,照顾公婆就是她的责任。
她爱翻阅农业科技书籍,第一个在英波洛村搞起了反季节蔬菜种植,因为她勤快、好学,蔬菜种得很不错,五亩蔬菜地成为了英波洛村的蔬菜高产样板地,她还毫不保留地给村里的姐妹传授种菜经验,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蔬菜行家”、“藏家农技员”。
俄玛斯基用她的行动传承着美德,践行着孝道,让自己的家庭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和谐家庭 幸福之花
——泽永峰家庭故事
泽永峰现任阿坝州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是一名有着6年党龄的党员。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优良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先后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全州优秀下派干部等。爱人田晓华先后在州中心血站和州卫计委工作,她工作扎实认真,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取得了州中心血站二类上岗证、内审员资质、 HIV上岗证等相关资证。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泽永峰工作时间几乎都在外地,而且事情多,任务重,很少休假。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家庭管理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妻子的肩上,但她从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两人虽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但是他们总是尽力在生活上给予老人们最好的照顾。同时,他们乐于关心、帮助邻里朋友和同事,时刻保持谦和与热心。泽永峰在下派期间,也经常关心下派村的老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甚至拿出自己的钱为他们购置生活用品,还为孤寡老人修葺围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泽”。
十年来,夫妻俩用自己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美好家庭。
热心公益奉献大爱
——丹然家庭故事
丹然系红原县查尔玛乡什布龙村村民,是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藏族好小伙。作为青年,丹然是不幸的,正是干事创业、奋勇拼搏的年龄,却因病导致双耳听力二级残疾,与人交流存在一定的听力困难;作为有志青年,丹然是可敬的,身残志坚,自谋出路,在乡里开办一个小卖部做起了生意,因为价格合理,热情周到,生意还不错。
在照顾好自己小家的同时,他还关心着身边的每个人。2014年3月,在与同村老阿妈的聊天中丹然得知老阿妈们有一个“上学梦”后,思前想后,他毅然决定放弃部分做生意的时间,义务教老阿妈们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家人反对,丹然便苦口婆心讲道理,反反复复做沟通,终于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于是“8个藏族老阿妈+1个残疾青年”,成了乡村里的热门话题,也构成了村里最靓丽的风景线。
2014年10月,看着村里通往远牧的道路坑洼不平后,丹然出资租用拖拉机,拉着渣石默默地当起了“养路工”,经过近一个星期起早贪黑的辛苦劳作,丹然完成了近5公里的村道平整,他的这一行为得到了乡政府、村“两委”及群众的高度认可。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那便成就大爱。
赤诚孝心诠释美德
——看州学家庭故事
看州学家庭是若尔盖县巴西乡下巴西村长安寨的一户普通家庭,他的家庭之所以很幸福,是因为家里有个贤惠善良的媳妇——求单措,她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2004年,求单措从求吉乡嘎哇村嫁给了看州学的大儿子彭州。由于丈夫常年在外跑货运,她一个人独自照顾夫家的爷爷、奶奶至今已11年。彭州的爷爷奶奶都已80多岁了,公公婆婆也是常年患病,家中的重担全落在了求单措的身上。老人们胃口不好,她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好吃的。每天5点,求单措准时起床,做好早饭后,就急忙到牛圈挤奶,随后给爷爷奶奶穿衣穿鞋、洗脸梳头。饭后,她扶着老人到院坝晒太阳、散步。看到孙媳憔悴的身影,老人眼角闪烁着泪花。
2013年8月,彭州出车祸撞死了一个路人,法院判决赔偿受害者家属30万元。求单措东拼西凑,进行了赔款。她安慰丈夫,钱没了可以挣,身体垮了、意志没了就啥也没了。凭借着勤劳和毅力,夫妻俩两年便还清了债务,重新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作为一名普通藏族妇女,求单措深怀善心,践行传统美德,传递着正能量,影响着身边每个人。看州学作为一家之主对这个儿媳妇赞赏有加,觉得有这样一个儿媳妇是一家人的福气。
大爱如歌 30年无悔
——周显芳家庭故事
22岁时的她因看见年过半百又有残疾的岳万富和张秀兰两位老人无人照顾,毅然走进老人的家,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三十年来他们从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两家人,成为了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她就是金川县咯尔乡金江村村民周显芳。
因为善良,她独自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在独自照顾老人四年后,她与安宁乡青年梁秀成结了婚。夫妻俩为老人修建了五间新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住进新房的岳万富得了尿毒症,需要4000余元的住院费,夫妻俩共同努力凑齐了药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医院却说老人的病已无法治愈让他们准备后事。夫妻俩四处打听偏方,寻找草药,经过悉心照顾,老人病愈了。为了给老人补充营养,夫妻俩甚至四处借钱为老人买酥油。十年后岳万富老人永远的离开了他们,周显芳就把全部精力放到智障的张秀兰身上,给张秀兰穿衣、梳头、洗脸、喂饭、端屎接尿成了她每天的主要任务。
周显芳和梁秀成用淳朴、博大的爱,无欲无求的照顾两个非亲非故的老人,这是一种大孝、大善、大爱的举动,感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在谈及以后的生活时,周显芳动容地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岳大婶多活几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三个娃娃工作了、有工资了,就能给岳大婶多买一些好吃的、好衣服,让她多享一些福。”
传承文化幸福羌家
——杨平家庭故事
提起杨平的家,认识他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杨平,羌族,人称“羌笛王子”,在理县文体广新局工作,热爱音乐,喜欢创作,曾先后受邀到中央一台、二台、四台、八台、九台、十二台、台湾山力电视台、韩国国家电视台接受采访并录制节目。先后创作的歌曲《欢迎您到桃坪来》荣获第三届阿坝州高原艺术节创作二等奖;《吉祥谷恋想》荣获四川省“西部旅游风光歌曲大赛”金奖;《湘理相亲》灾后重建感恩歌曲入选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音乐作品。
爱人,杨梅,是一名优秀的一线干警,在外她是女汉子,出差加班是家常便饭,但不管在外面有多累,回家立即化身为温柔贤惠的母亲和妻子。
女儿,杨思璇,“玄子”。父母积极、努力、向上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201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系,并通过了小提琴9级考试。
当我们问及幸福是什么时?杨平说:“腰缠万贯不一定幸福,位高权重也不一定幸福,夫妻的相敬如宾,尊老的一颗孝心,助人的一股热情,创业的同舟共济,育人的言传身教才是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这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是幸福家庭最幸福、最真实的内涵。
四世同堂 守护幸福
——王友芬家庭故事
在汶川县漩口镇一说起王友芬家,就没有人不知道的:那是一个有13口人、四世同堂、温馨和睦的大家庭。
丈夫谢升强原来是集中村的党支部书记,天天为了村里的事忙碌,王友芬就默默地管好家,尽量不让丈夫为家里的事操心分神。2005年丈夫离任后,在帮村民拆迁房屋时不慎摔倒,面临瘫痪,王友芬无怨无悔、精心照顾着丈夫,使丈夫慢慢地康复,重新站了起来,如今的两老口依然甜蜜如初,王友芬说:“夫妻相处的秘诀就是多为对方着想。”
都说婆媳难处,王友芬和两个媳妇的关系却融洽得如同母女。婆媳同住30年,从未闹过矛盾,每天欢声笑语。婆媳之间常说“悄悄话”,前年孙媳妇又进了门,她们之间又有一种相互理解的默契,王友芬说:“婆媳相处的秘诀就是多想对方的好。”
家里的人多事多,却从来没有“红过脸”,家里的大事小事总是召开家庭会议民主表决。小儿媳嫁过来,没房住,全家分工合作,六个人硬是建了一栋三层小楼房!如今漩口的公路要改道,家里又召开会议商量在路旁租房开饭馆……今年,小孙子要结婚,家里的人越来越多,家却越来越团结,日子越来越红火,王友芬说:“家庭和睦的秘诀就是包容。”
平凡温馨 幸福藏家
——甲尔科家庭故事
阿坝县阿坝镇三村村民甲尔科,自18岁嫁入夫家,如今已有47个年头,在这47年里甲尔科家庭和睦,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仅靠甲尔科卖蔬菜、水果来维系,一边照顾婆婆一边赚钱养家,供4个孩子读书,47年如一日,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今年65岁的她是村里有名的孝媳,其婆婆习尔科,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10年前因病导致半身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平日里,婆婆的被褥、衣服她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遇上婆婆生病,她会倒好开水,让婆婆定时服药,为老人做好吃的,让老人尽快恢复。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婆婆现在虽然不能下床,但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衣着干净、头发整洁一丝不乱。
甲尔科的孝顺,在村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村民们都觉得像甲尔科这样孝顺的儿媳,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她的事迹也成了村里妇女姐妹们的榜样。甲尔科的家庭虽然平凡,但却十分温馨,是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提名家庭”
历经磨难 守望相助
——文开琼家庭故事
文开琼家住小金县抚边乡菜园村二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她经历了两段婚姻。前一段婚姻中,结婚刚满4年丈夫意外死亡,留下一岁多的儿子和两位老人。2011年,外出打工时她认识了李勇。李勇家里有3位需要照顾的老人,奶奶90岁高龄、患有慢性病,父亲60多岁、体弱多病,母亲患精神疾病。这样的家庭状况,没有让文开琼退却,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人喜结连理。
几年来,文开琼把家打理得干干净净、温馨和谐,用她的行动化解了旁人心中的疑问,让村民看到了她的勤劳、善良和孝心。老奶奶心情不好、闹情绪时她会想方设法哄其开心;公公患肝硬化,丧失劳动能力,她想法为其医治;婆婆时常把大小便屙在裤子里,文开琼总是默默地为其清洗干净、换好裤子;不管婆婆怎样责骂她、和她对着干,她总是笑嘻嘻地说:“没什么,她是个病人。”为了治婆婆的病,夫妇俩把家里的牛卖了。在赡养公婆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前夫的老父母,把他们当着亲人一样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经常给他们买礼品和日用品、提供需要的帮助,丈夫李勇也十分支持她。
2012年,文开琼生下一名女婴,8口之家的笑声更多了、温馨气氛更浓了。
以孝为先 赡养母亲
——尼玛当州家庭故事
尼玛当州,松潘县安宏乡下寺村3组的村民。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他用一颗孝老爱亲之心,履行着儿子的职责和义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母亲。2013年母亲从2楼摔下,导致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失禁,通过悉心照顾,最终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他在县城租了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责任,清理大小便、揉肩捶背、洗澡擦身、喂药从不懈怠。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平日里,他就陪老人聊天解闷;还时而带母亲去旅游景点散心,去寺庙烧香。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他总是心平气和地安慰老人,没和老人红过脸、吵过架。他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些琐碎的小事,从未有过半句怨言。走进尼玛当州的家,会看到卧病母亲的房间里,整齐摆放着药品、干净衣物、擦亮的轮椅、折好的卫生纸……虽然老人已经快70岁了,但仍精神焕发。
尼玛当州的家庭虽有不幸,但在这个孝子的精心呵护下,却也幸福而快乐。
热爱家乡 助人为乐
——严玉萍家庭故事
严玉萍是金川县安宁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她拥有勤劳、热心的传统美德,并且关心村里有困难的每一位群众。
她帮助从来没有读过书但从小酷爱音乐的先天性盲女代美完成音乐梦想。乾隆御碑座落在安宁村,参观的游客较多,环境卫生问题令人堪忧,她便不辞劳苦主动承担起安宁村的环境卫生工作。同村的村民足四满身体残疾,家庭贫困,严玉萍就让她和自己一起从事乡镇上的环境整治工作,并将她个人的工资分一半给足四满。建设特色魅力乡镇,需要拆除许多不规范的建筑物,一户村民找不到合适的畜圈安置牲畜不愿拆除,严玉萍将自己刚修建好的20平方米的畜圈让出,解决了这一难题。建设村民活动场所,五保户老人死活不肯搬迁,还是她主动站出来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2009年3月24日的清晨,安宁乡文体广场垃圾桶旁边发现一名弃婴,过往行人都置之不理,而她二话不说将弃婴带回家里照顾,虽然尽全力挽救,但弃婴终因严重残疾离开了世界。同时,她也带动全家做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广泛好评。
严玉萍虽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并不骄傲,她说:“今后我还会继续自己所坚持的一切,再接再厉,为建设小康金川、美丽金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心待人 以爱持家
——徐迎春家庭故事
徐迎春现任九寨沟县永乐镇和平一村支委委员,兼村妇女主任,工作生活中,热情和蔼的她被周围人亲切称为“徐大姐”。
结婚二十多年来,徐迎春一直传承着中华美德,秉持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侍奉婆婆、照顾爱人、教育孩子。徐迎春的婆婆是村里的“三老干部”,年岁已高,她对婆婆的衣、食、住、行都悉心照料,还时常带婆婆到外地旅游,无微不至地照料让老人十分感动。在教育子女方面,徐迎春深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优秀的女儿也健康茁壮地成长。
徐迎春始终秉持着“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心换人心” 的处事原则。多年来,与姊妹妯娌们的和睦相处使这个大家庭和谐幸福,让四邻羡慕,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邻居家无论大小事情,她都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帮到底;周围邻居谁家有了困难,她家也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主动为大家排忧解难。
她总结的处世经验是:“夫妻互爱、孝敬老人、真诚待人、和睦相处。”她常常提醒自己要知足常乐,善待自己、家人和邻里,让身边的所有人都收获幸福和温暖。
大爱无言德耀高原
——袁颖春家庭故事
在黑水县,提起袁颖春和王庭芝一家,那是人人称赞的幸福之家,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忠”字为先,恪守职业道德操守。袁颖春是个爱岗敬业的人,在妻子的默默支持下,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撰写的1800余篇(幅)稿件被20余家州级以上报刊杂志及电台所采用,出色完成了《黑水文史选辑之一——历史文化集锦》和《黑水文史选辑之二——民间民俗文化》的编辑和出版。
“和”字为先,筑牢家庭和谐港湾。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他们夫妻协调好家庭事务,积极争做“好父亲、好母亲、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子、好儿媳”,把家中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使家庭和谐融洽。
“孝”字为先,演绎人间至真大爱。2000年7月,袁颖春家作为“顶梁柱”的父亲,因意外突发事件离世,使长期身患精神病的母亲病情进一步恶化,全家突然陷入困境之中。悲痛之余,夫妻两担当起作为长子、长媳的责任和义务,全力履行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在他们夫妻细心的照顾下母亲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四个妹妹也过上了稳定、安康的生活。
他们的无私奉献、孝行爱心,感人肺腑,续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
新闻推荐
危难时刻显身手群众安危重于天 ——马尔康县公安局破获“5·23”抢夺案纪实
■记者赵原临近午夜24点,坐在马尔康县城关派出所值班室的马秀珍(化名)双手仍微微有些颤抖,几十分钟前发生的一幕让她此时都还惊魂未定。“如果不是警察及时赶到,我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因为紧张,她...
马尔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尔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