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荣琛
马尔康县的嘉绒藏族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多年前的哈休文化。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水而逐、依山而种、世袭相承,在特有的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建筑风格,尤其是以民居与防御性一体的“碉房”建筑,成为藏民族建筑文化中的浓墨一笔。如今,这类以“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已保留不多。
西索民居距马尔康县城9公里,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寨内民居均为三层石楼建筑,石楼的砌法和碉楼相似,墙体均用片石砌成,墙面平整、相交棱角突出,象刀口般锋利;门框和窗框都有雕刻、绘画,家家户户三楼露台上修砌有煨桑用的火炉。
克莎民居是嘉绒藏区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大多建于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为单体石木结构7层碉形民居建筑,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石木建筑风格,属于“石室文化”的“邛笼体系”建筑类型。民居均修建在并不平整的缓坡上,当地老人介绍,房屋修得高、窗户小、墙体厚,这些都是为了防止盗贼和防御战争。
如今,随着时光的交替,部分新修建筑失去了防御、防盗的功能,但是这种以片石、木料和泥巴为原材料的建筑方式仍然得以传承和保留,尤其是西索民居、松岗碉群等建筑最为典型,这种楼房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将嘉绒藏族古老的建筑智慧体现在民居的每一处,极具审美价值。每当过年过节时,藏民的石屋房墙上,粉刷白石灰,而且用石灰绘画出天、地、日、月、星、辰,还有各种动物图案和宗教图案,体现了嘉绒地区自然环境与人们生存关系的产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德丽何志勇)为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新农合制度的杠杆作用,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切实减轻农牧民群众的医疗负担,马尔康县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推...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