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宁波城浴血奋战,尸累如山。
阿坝州辫子坟冢,迎风而立。
2000勇士,2000发辫。
这是一次没有悬念的远征。
这是一场跨越5000里连接双城的卫国之战。
以史为剧,以辫寄魂。
谱写一曲新时代的民族爱国主义篇章。
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阿坝州民族歌舞团音乐剧《辫子魂》,将在5月14日首登锦城艺术宫舞台,该剧将以一辫千里铸国魂之气势,再现跨越两百年山河岁月的阿坝藏羌屯兵远征的史诗传奇。
A
创作团队横跨千里寻脉热血史诗
2015年,与州内老领导的会面,让阿坝州民族歌舞团团长王文芳第一次听到一个让她热泪盈眶的故事,近200年前,鸦片战争爆发,面对当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英国,阿坝藏羌屯兵临危受命,2000勇士横跨半个中国,5000里奔袭宁波,英勇杀敌。事后英军心有余悸,言“入中国以来,此创最深”。阿坝藏羌屯兵虽英勇反抗,却近乎全员战死沙场。他们用生命谱写出一首保家卫国、共御外辱的壮美诗篇。这之后,将这一历史搬上舞台,便成了阿坝州民族歌舞团全体演职人员与王文芳团长的心愿,往后4年,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向这个目标更近一步。
2016年,王文芳带领采风团队寻到小金八角屯军守备阿木穰将军后人家中,接待他们的是一位老人,对于祖先历史能被搬上舞台这事,老人有些激动,努力整理思绪后,一段段屯军远征故事随老人的回忆涌出,回荡在整个房间。事实上,此次采风之行前后,采风团队已先后两次率队深入理县、汶川、金川、马尔康、茂县各地寻找历史记忆,收集传统歌舞素材。
然而,“很多人已经忘了这段历史,或有耳闻多是童年听到的‘神话故事’。一方面这与藏羌文化历史记叙偏口述传承有关;另一方面,如梭时光已将这段历史甩在身后,除了一些老人,很难有人知晓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也是《辫子魂》创作初期面临的艰巨难题,而在理县甘堡藏寨,当地群众用肢体表达祭奠,以悲歌化作哀思,凝炼出一部英雄祭舞《博巴森根》,以行军与战斗场景为内容,通过叙述性的演唱与艺术性的表达,再现了阿坝藏羌屯兵远征的魂灵气魄,表达了浙东、阿坝两地人民无尽的缅怀之情,给了创作团队极大的灵感。随着一次次的深入田野,切实了解到全州各地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和嘉绒地区的传统歌舞后,创作团队也一次次被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故事所深深触动。
记忆深刻的是在茂县的那个夜晚,当时采访已至深夜,窗外下起瓢泼大雨,却没有一位民间艺人离开,他们用尽能量,将悠远的长调,祭祀的战舞,吉祥的颂词演绎了一遍又一遍,好让采风团队能够清晰记录。王文芳后来感慨到“这些音曲步调就是一个民族活生生的上古礼乐遗存,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很难不被感动”。
与此同时,为了更切实了解到远征历史,在原阿坝州文广新局陈顺清局长的带领下,采风创作团队千里行浙江,寻脉宁波城。团队先后前往朱贵忠祠、慈溪县城等地采风。行至大宝山战场遗址,两千屯军最后一战处,历史脉络终于清晰,200年前那场大战逐渐明朗:空气中硝烟弥漫,大英帝国舰队泊在港口,屯军将士们倒下又站起,站起又倒下,轮回反复,拼死坚守。阿坝藏羌屯兵喋血浙东疆场的爱国壮举,深深赢得宁波人民尊崇。
B
筹备之路创作初心始终未曾改变
采风结束后,该用什么形式承载这段历史成了关键问题。最初的方案是以歌剧为载体,但受制于自身资源,加之当年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失败,让创作团队不得不放弃歌剧方案。
直到2016年底,王文芳赴北京学习,结识了国内一线舞台艺术家梁群导演,一切才有了眉目。“你们团最好的条件就是能歌善舞,虽然你们没有交响乐团,也没有歌剧的硬性条件,但你们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和真实的民族情感。”梁群导演说。那之后,梁群导演一直关注《辫子魂》的进展情况,并不断组织国内一线舞台艺术家进入阿坝州采风研讨。在诸位舞台资深老师的鼓励协助下,《辫子魂》音乐剧打造方案初步确定,只待筹备。
音乐剧作为整合性的艺术形式,前期筹备工作繁杂,舞美、灯光、服装、排练成本耗资巨大,虽然阿坝州各级领导单位给予《辫子魂》充分支持,但资金缺口一直是个问题。“8·8”九寨沟地震后,九寨沟景区受损严重,阿坝州经济发展受到重创,百废待兴,《辫子魂》的资金申请更是“难以启齿”。
幸运的是,当时恰逢浙江温州对口援建阿坝,又因《辫子魂》历史背景与浙江省息息相关,时任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与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星与温州市领导单位积极沟通,《辫子魂》的启动资金得以到位,众人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可以说,《辫子魂》的成功启动,来之不易,它凝集着阿坝州普通百姓、上级部门的期望与国内诸位一线艺术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发展的关爱。”王文芳团长感激道。2018年,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参演任务下达至阿坝州民族歌舞团,歌舞团决定排出音乐剧《辫子魂》参赛!
“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大型原创民族史诗音乐剧《辫子魂》即将与观众见面了!作为编剧,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期待这部历时三年打造的巨作能在您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记,期待您在两个小时的过程里,感受到一种澎湃的激情和力量,感受到藏羌民族的血性与刚毅。之所以忐忑,是因为作为阿坝州民族歌舞团第一次排演大型原创音乐剧目,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是,我相信,他们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中,并且在国家著名音乐剧导演梁群的精心编排下,完成二度创作。他们的热情定会点燃您的热情!那就请您伸出热情的双手,为他们鼓掌吧!”面对即将在锦城艺术宫的公演,编剧林波对广大观众说出了真切的心灵表白。
C
演职团队匠心致敬民族团结史诗
《辫子魂》正式排练时,演员们都愣了。习惯了歌舞表演的演员们原以为音乐剧仅是唱唱跳跳,没想到演出要求完全颠覆了大家认知。“拿到曲谱,很多演员是崩溃的,因为是五线谱,又分了很多声部,我们全团也没几个人看得明白,只有请专业老师来,一句一句地教,学会了以后进录音棚录下来听,有不对的地方再重新学。唱了80多天没休息,好多演员嗓子都哑了。” 王团长说,“但是没办法,人就这么多,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没人能顶能换,必须自己拿下它”。
在一次排练中,演员泽里在对戏时被木制的刀剑道具戳伤,血浸出了演出服,伤口很深,差点伤及主动脉血管,他一声不吭坚持到剧目排完,最后去医院缝了针,休息了四天便又开始排练。最艰难的时候,每日训练超过15个小时,体能训练、声乐训练、舞蹈排练轮着样的反复来,但没有一个演员退出。另一方面,舞美、服装、道具、音乐也是问题重重。
对于服装道具,团队首先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并专门到故宫、香山等地采样,所有的服装均抛弃繁复配饰,力求贴近那个年代的服装造型。舞美布景方面,因剧情地域横跨2500公里,为了达到沉浸式体验效果,舞美边文彤老师前后制作6个模块搭建主舞台:琼鸟图腾、横断山脉、藏式纹理、宁波的粉墙黛瓦,惟妙惟肖。
同时,这台音乐剧又对舞台换景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手有多紧?我们整个舞美团队只有4人,而一台音乐剧普遍的舞美工作人员最少也要25人,演员们又各有角色不能协助,是他们4个人撑起了演出的整个后台工作。”王文芳谈起整个团队,满脸心疼。
一出好剧的诞生,离不开创作初期的严谨考究,更离不开对剧目细节的“锱铢必较”。为了更真实地还原200年前阿坝藏羌地区的风土人情,主创团队前后开了不下五次讨论会,逐一敲定剧本大纲、音乐元素选择、舞台美术在时空跨度上的风格定位及服装道具的历史还原等诸多细节。
2018年10月,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准时开幕。阿坝州民族歌舞团音乐剧《辫子魂》热血上演,获四川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专业组一等奖,并于当晚纳入四川省百部剧推选。2019年1月,国家艺术基金审批结果下达:《辫子魂》成功入围《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众志成城,必有回响。前前后后4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成功的回报。
D
音乐剧组与祖辈传说在风中同行
《辫子魂》是一部民族历史题材的音乐剧,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艺术载体。在尊重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生动起来,是创作本剧的初心所在。
10余位主创、1208个日夜、400多套服装、200多盏灯光、上百位演职人员从一段鲜为人知的民族历史,到一个即将开启全国巡演之路的原创剧目。大型原创民族史诗音乐剧《辫子魂》有跨越两百年山河岁月的史诗故事,有一辫千里铸国魂的英雄气魄,更有主创团队强强联手、匠心如一的拼劲儿和精神气儿。
他们的采风之路从甘堡藏寨辫子坟冢,走到了宁波大宝山战役之地;他们的服化创作从20余斤的王爷服饰,跨越到80米长的山神衣料;他们的音乐曲目从传统的锅庄歌舞,延展到20余首原创曲调;他们的舞台美术用心良苦,用民族地域的审美喜好,以120分钟跨越千里,强强联手的匠心力量,焕发着强大的创造力和无穷的精神动力。
采访最后,问及王文芳团长,举全团之力打造《辫子魂》的意义是什么?王文芳陷入回忆,说起一段故事:决定正式开排《辫子魂》前,主创团队和演员去到小金县结斯藏寨采风。结斯藏寨是小金县比较偏远的村寨之一,一路山高水远,自然条件恶劣,但这也让当地保存了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歌舞。在采风的当天,当地百姓不仅为主创团队表演了传承百年的祭祀性歌舞,当许多老者听说采风团是来了解屯军抗英的相关历史后,更是争先恐后地讲述从祖辈传下来的故事。
“每次排练时,藏羌屯军出征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热血重现,小金结斯藏寨采风那天,在呼啸的山风中,在悠远的山歌声中,创作团队和演员们都哭了,原来我们不仅仅是在排一部音乐剧,我们也在进行一场远征,同行路上,英雄的藏羌屯军先祖们跳起了远征战舞,他们含笑而立,正为我们摇旗呐喊,谱写出一首保家卫国、共御外辱的壮美诗篇。”王文芳团长满含热泪地说。
(文图资料均由阿坝州民族歌舞团提供)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刘建宇)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网站获悉,为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全社会...
理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理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