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理县新闻 > 正文

无高考 不青春

来源:凉山日报 2017-06-20 08:30   https://www.yybnet.net/

谈及高考,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高考走过40年,不同的人却有着同样的高考情怀。高考过后,你是笑了还是眼眶湿润了?对李登伟来说,恐怕任何一种煎熬都比不上当年的那种等待,也正是有了那份等待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信念,让他改变命运

现任会理益门中心卫生院院长的李登伟是1993年的高考生。提起当年的高考,李登伟笑着说:“那时候考试在七月份,我们都把这个月称作是‘黑色七月\’。”

李登伟中考时,“中专热潮”还正流行,大多数同学初中毕业后都去了中专学校学手艺、学技术,考取普通高中的并不多。

“上普通高中相比上中专多一道高考的坎儿,不像中专毕业后直接就可以就业。”李登伟说,当年他决定考高中时还遭到了许多的反对,但受一位老师和一位师哥的影响,他还是坚持选择读高中、考大学。那位老师告诉李登伟,读高中能获得的不仅是更高的学历,还有更广阔的知识面、接触面。而师哥的经验则更让李登伟坚定了读高中的想法,“师哥读了高中,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和收入。”

怀抱着这样的期盼,李登伟走上了高考的考场,按照他那时的想法,要是考上大学将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现实总是习惯于给满怀理想的当头一棒。

那是1993年的夏天,随着一串急促的铃声,监考老师一声令下,全体停笔起立,高考语文科目时间结束,李登伟已经反复检查了2遍试卷。看到作文那潦草的字迹和涂满黑疤的卷面,李登伟有些颓然站不起身——因为监考老师将考试时间提前报了30分钟,导致他的作文可谓是“龙飞凤舞”。害怕时间不够,许多内容也只能涂涂改改一气呵成。按平时的摸底考试,李登伟说他完全能提前30至40分钟完成语文试卷,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

等待,让他喜极而泣

等待,等待,无尽的等待。

考试结束后,意味着一切尘埃落定。1993年的9月,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络绎寄来,一些同学已选择回校复读,一些同学已步入社会,开启自己的人生之旅,而李登伟按照他的预测,即使语文考砸了,至少中专应该能录取吧,但他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盼来结果。

9月的会理依旧闷热,小村庄沉浸在收割的喜悦里,秋蝉还在树头烦躁的叫着。李登伟的世界却出奇地安静,他没有接到任何有关学校或其他部门的通知,哪怕是一封信件都没有。内心的苦闷让他有些受挫,回想自己的求学之路,似乎总比平常人艰难一些,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是拄着拐杖坚持读完了整个高中。高三刚开始,在学校寄宿的他苦恼于晚上只能学到十点钟,为了多学一会儿,他和另外三个同学在校外租了房子。在出租的房子里,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背会儿书再去学校。晚上九点多下晚自习,回来房子里继续学到十一点再睡觉。眼看着自己的三年辛苦努力就要付之东流,李登伟的内心的煎熬达到了极点,他开始不出门,更不愿和周围的人交流。

终于在9月中旬的一天,班主任老师通过乡政府联系到了他,要求他马上回学校一趟。这一消息让他惊喜交加又喜忧参半,匆匆赶到学校已是深夜12点。班主任老师建议他去复查自己的分数,像是黑暗中终于有了一丝光亮,李登伟不敢耽误,天一亮就到教育局、学校、残联将所有证明的逐一开具好,顾不上身体的疲惫再坐6个半小时班车赶到州教育局。“那时看门的一个阿姨了解情况后,很热心的带我到办公室递交证明申请,然后就在州教育局招待所住下来。一住就是10天。”李登伟回忆。

黑暗似乎正在被光亮所替代……在第11天的早上,办公室来了通知。李登伟的档案已被川北医学院提走,但一直没发通知,具体原因不详。

等待,等待,又是煎熬虐心的等待,连最后批次录取的中专都开始上课了,而李登伟等待结果还在哪里?

此时,李登伟的家人对他一人在西昌十分担心,而他自己也开始计划着是不是该去学点什么技艺赖以谋生。州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还劝慰他,假如真的落榜了,还可以复读。但一想到家里的情况,他便摇了摇头。在他7岁时父亲就离开了,母亲一力承担起俩姐弟的责任,姐姐初中未读完就辍学打工为他凑书学费。1992年连做两次右腿手术,全班师生为他捐款,这一桩桩一幕幕无时无刻不在他脑海翻涌。“先不敢想报答,能不能养活自己再说。”李登伟说,煎熬到第15天,州教育局来人亲切地说:“你的档案查清了,高校有120%的提档权,你的档案被川北医学院提走后,现退回,批示为:考虑其自身身体情况,建议录取在州内院校。”就在当天州教育局的领导直接把他带到凉山卫校报了名,对于苦等太久的他来说,这样的结果虽算不上十分满意,但也足以让他喜极而泣。

结果,让他心怀感恩

每念及此,李登伟常怀愧疚和感恩的心。因为高考,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因为高考,有许多不变的情怀;因为高考,有许多永恒的记忆;也因为高考,我们努力学习,再因为学习,改变我们的人生。

在会理益门镇,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认识这个身残志坚、专业过硬的好医生,1995年从凉山卫校毕业后的李登伟被分配到会理县通安中心卫生院工作,踏上工作岗位的他工作踏实、乐于奉献,很快就得到单位同事和当地群众的的好评与肯定。

在他的医疗工作中,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最基层、最急需的病患一直都是他的最高宗旨,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才能让他扎根基层,乐于奉献。

文/本报记者张紫妍

图/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关爱医师 引领健康 以岭药业向四川医务工作者捐赠157.68万元连花清瘟胶囊

以岭药业向四川医务工作者捐赠157.68万元连花清瘟胶囊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无高考 不青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