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理县新闻 > 正文

扎根甲米不忘初心 撸起袖子脱贫攻坚——记理县薛城镇甲米村“第一书记”杨黎明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7-06-20 06:12   https://www.yybnet.net/

“前天村上给你们发的海椒苗子,你们栽下去没有?”“栽了,还没栽完,今天又请了亲戚来帮忙。”5月的一天,理县薛城镇甲米村“第一书记”杨黎明带领驻村帮扶工作组成员来到贫困户余凤伟家,向女主人询问。

看到前来帮忙的余凤伟的亲戚贫困户余凤琼时,杨黎明又关切地问:“你妈妈的病是不是好点了,昨天我听顺书记说看到她在街上买菜……”

虽然是五月中旬,天气却偏偏特别地冷。在理县薛城镇甲米村当了一年零九个月“第一书记”的杨黎明,穿着一件夹克外套,他已对山区深沟忽冷忽热的天气习以为常了。

走访贫困户,为贫困户出点子出力气,对杨黎明来说是家常便饭。

自从2015年9月被省委宣传部选派到甲米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从最初的走访摸底、熟悉帮扶村情况,到一次又一次地走村串户,宣传帮扶政策、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个头高挑、皮肤黝黑的杨黎明已俨然成为甲米村的一员、成为了甲米村贫困户的贴心人,更是成为了全村老百姓观念转变的引导者和团结全村决胜脱贫攻坚的带头人。

摸清底数 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理县薛城镇甲米村,这个位于理县东北部的小山村距县城有31公里,平均海拔达2100米,全村147户57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6户103人,2015年贫困户人均收入仅2000元。面对大山和贫困,出路在哪?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来,杨黎明每天都在思索,如何发展支柱产业,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山高沟深、土地分散,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贫困户分布广、程度深,个别群众接近赤贫状态;发展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知识,因病、因残致贫困的现象突出……

这一系列的难题,使曾经在部队再苦再累的训练也不怕的杨黎明也不由得皱起眉头,产生了畏难情绪。2012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他,并没有太多的地方基层工作经验,可现在,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战,那就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哪怕磨掉一身皮,也要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他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

“来甲米的第一天,我就到了贫困户汪宝全老人家中。汪宝全老人快70岁了,患有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病,而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两位老人都丧失了劳动能力,十分贫苦,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家的生活环境一点都不为过。”杨黎明回忆起初到甲米村第一次入户走访时的情形,对记者感叹道,“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通过努力,让像汪宝全老人这样的村里26户贫困户,都能过上好日子。”

一年多来,杨黎明的足迹遍布甲米村甲米、汪家沟、三道桥、日落4个村民小组的各个角落。全村26户贫困户,每一户贫困家中都时常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他放弃了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业余爱好,一心扑在工作上。入户走访找准贫困原因,锁定了甲米村“无支柱产业、无致富项目、无集体经济”的贫困症结。随后,他与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起,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制定针对性脱贫措施,坚持一户一卡,一户一台账,将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管理,为推动***有效落实奠定了基础。

对症下药 整合资源多措并举

一年多来,围绕“美丽甲米河谷,休闲避暑胜地”建设目标,杨黎明与驻村帮扶工作组其他成员一起,结合当地嘉绒藏族民居建筑风格,改造提升民居风貌128户;拆除废墟2500余平方米,整治房前屋后废墟30余处,修建垃圾处理池36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整合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建通组路堡坎2200立方米,硬化通村道路7公里、通组道路12公里,新建通村钢架桥4座,方便群众出行;启动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修建蓄水池43口,安装饮水管道25000米,安全饮水、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依托土地资源和光热条件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定植青红脆李3万余株,核桃1万余株,花椒5000余株;依托瑞丰果蔬合作社种植辣椒80亩、洋葱100亩、莴笋30亩,果蔬一体化立体农业初具规模。

……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项项政策的落实、一个个成绩的取得,都是杨黎明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子、吃透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确定“做大特色产业、发展种养殖业,做好项目争取、夯实发展基础,做强党建、服务百姓”的工作思路后,采取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后获得的。

“路修通了,不缺水了,现在村里还有了青红脆李种植基地,有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了羊肚菌试点栽培大棚,有了蕊源中蜂养殖合作社,以前村里没有的,现在都有了。”说到这里,现年80岁的贫困户袁成明老大爷有些激动,“不仅如此,还有专家来免费给我们看病、发药,还有帮扶单位免费发放鸡苗、猪仔,还有村集体经济出钱给我们办理的医保,这都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杨书记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尽心竭力 终获父老乡亲认可

“秦大哥,这次为你争取到了村集体公益性岗位,你的工作是保洁员,你妻子继续享受的低保救济也争取下来了。”

“李大爷,您儿子顺才的手术治疗费用我已经帮你报销下来了,另外,村里还从省红十字会帮你争取到了8000元大病医疗救助金。”

“余大姐,这12000元是帮你两个孩子申请到的教育帮扶优惠政策,你要多鼓励、多督促他们,让他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林涛,这个月的低保和孤儿救助金都到账了吧?虽然父母不在了,你还是要和姐姐一起,通过自己地努力,过上好日子”……

每次入户走访时,杨黎明总会为贫困户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好消息。据介绍,杨黎明才到甲米村时,村里的老百姓得知他是从省委宣传部下派下来时,都以为他就是来走走过场镀镀金的,干不出什么实事。而现在,他不仅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的质疑,更是和村里的父老乡亲成了一家人。

现年79岁的张定国老大爷说:“我家就我们老两口相依为命,日子不算好,也还过得去。杨书记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后,不仅帮我申请了高龄津贴,去年还送来了两头猪仔。送猪仔那天他走的时候,我叫妻子装了几节自家灌的香肠送给他,他却硬是不肯要。想起来都还有点遗憾,都是一家人,不知道杨书记为什么还要这么客气。”

“从2015年开始,我们村就提出‘不种一棵高杆作物\’,积极引导和动员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去年开始甲米村才大规模种菜,栽果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种了大白菜,还有几户种了小白菜,结果小白菜掉价了,大白菜头季烂市,搞得老百姓有些抱怨,好在第二季卖得还可以,算下来总的来说是赚了。今年,老百姓不用再动员,自己就开始种菜,请人修枝了……”利用走访贫困户的间隙,杨黎明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扶贫情况。

白菜种下去没有?李子的药打了没有?这趟挖虫草又卖了好多钱?……这是杨黎明如今下乡问得最多的问题。甲米村脱贫攻坚之路已然铺就,不再有他刚刚来时苦口婆心的场景了。

“一年九个月的时间,更多时候去忙着按照政策去抓落实,也没想好好做个总结。现在抬眼回望,确实感受到甲米村一天一天地在变化。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和农业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贫困户的精神状态改变了,思想观念改变了,这种变化不仅能够推动甲米村在今年尽快实现脱贫,也是甲米村致富奔康重要的基础。这也是我作为‘第一书记\’感到最欣慰的地方……”杨黎明说。

陈科 阿穆楚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文/图

新闻推荐

理县公开遴选30名优秀干部人才

四川经济日报讯(陈科记者庄媛)记者从理县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该县面向全县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以着眼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成长,加强科级后备干部科学储备。据了解,此次遴选坚持整体协调和重点倾斜相...

理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扎根甲米不忘初心 撸起袖子脱贫攻坚——记理县薛城镇甲米村“第一书记”杨黎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