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九寨沟新闻 > 正文

印象·水扶州 一座古城的前世今生

来源:阿坝日报 2014-02-28 15:07   https://www.yybnet.net/

■刘善刚杨东波吴冰凌

水扶州是一个古老的城池。

古老得让许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直到人们因需要而翻阅古书时才发现了关于它的记载。

九寨沟县城白水江东岸的有一处台地,台地下是安乐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在九环线公路尚未改造之前,许多路过此处的外来游客,常常将路边临崖土林误认为是类似云南石林之类的景观而加以赞叹。

谁又知道:那一片在夕阳照耀下的断垣残壁便是曾经的水扶州。如果穿越历史隧道,沿着伴随岁月而涛涛奔流的白水江追溯,水扶州不仅仅是一处地名,它早在隋唐时代就是一座城池。

如果再将时光往前推移,秦蜀交往早在秦穆公时代,就通过开凿褒斜古道而起始。天府之国及其丰饶物产,是秦国统一六国所必需的后勤保障基地。秦国的统治者自然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的。然而,面对着横垣的秦岭和诸多的大山险阻,道路交通问题一直就是困扰着秦国的难题。遇水架桥,逢山开凿,就是当时解决交通制约的唯一方式。要交往首先就得有路。有了路,才能实现秦蜀两地的交往和交流。

在九寨沟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阴平古道也是秦蜀交往的见证。过去一直误认为,九寨沟县在历史上没有县的建制,在考证探询时,只能从那本民国初年由当时南坪民国小学徐校长编撰的《南坪乡土志》和《松潘县志》等周边地方史志记载中管中窥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因为要编撰一套历史文化丛书,县上组织了一批人士,历时近一年,重新就九寨沟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了一次梳理。据这套丛书《历史卷》记载:“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在白水江上游黑河、白河两岸,主要居住的是氐羌的一支,称为邓至羌。邓至羌种类繁多,有黑水羌、白水羌、紫羌等。这些羌人为何以邓至为号呢?原来,在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魏国大将邓艾伐蜀,与姜维大战于甘松(今迭部县东南)、沓中(今舟曲、岷县),姜维败退阴平(今文县),邓艾一路追击,翻野猪关梁子,大军曾驻扎永丰一带;然后顺白水江而下,据阴平桥,夺取文县;又自景谷道进军,越摩天岭,下江油(今平武南坝),破绵竹,围成都,后主刘禅出降,最终灭掉了蜀汉政权。当地羌人因邓艾过此灭蜀,以之为荣,所以自号邓至羌、野猪关梁子也被称为邓至山。邓至羌首领像舒曾经分别向南齐和北魏入贡,表示归附。南齐封他为西凉州刺史,北魏封他为龙骧将军、邓至王。

南北朝时,鲜卑族吐谷浑部开始强大,他们不断西迁,越过洮水,进入今天的岷江、白水江上游,占据了原来邓至羌的居住地。到夸吕担任首领时,势力日盛,于是夸吕自称可汗。吐谷浑成为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的军事强国。公元553年(西魏废帝二年),吐谷浑攻陷松潘,声势更大,这引起了西魏的警惕,加之遭受侵扰、失去家园的邓至羌也向西魏求助,于是在公元554年(西魏废帝三年),西魏丞相宇文泰领军征讨吐谷浑,率领铁骑三万由甘肃西进,渡黄河,进驻武威,吐谷浑震恐。夸吕一面向西魏遣使谢罪,一面尽归邓至羌故地,随后西魏筑邓至城,置宁州。到公元562年(北周武帝保定二年)改宁州为邓州邓宁郡,下辖尚安(今黑河乡头道城)、同昌(今安乐乡水扶州)两县,对邓至羌进行管辖。到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废邓州,改置扶州。

扶州的称谓最早见于北周时期,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吐谷浑可汗之子、龙涸王莫昌率众归附北周,北周以其地为扶州(今松潘黄龙乡),置扶州总管府。到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废邓州,改置扶州,将扶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今九寨沟县安乐乡下安乐村(旧称水扶州)。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改扶州为同昌郡。隋朝时,扶州同昌郡管辖地域非常广,下辖八县,分别是:州城所在地同昌县(今安乐乡水扶州)、尚安县(今黑河乡头道城)、钳川县(白水江源,今漳扎镇)、贴夷县(部分在今郭元乡,县城在今文县石鸡坝乡)、嘉诚县(今松潘)、封德县(今甘肃临潭县)、常芬县(今甘肃迭部县)、金崖县,人口共计12248人。

唐初,分全国为10道,扶州同昌郡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府。到开元年间,重新调整国区划,分全国为15道,又将扶州划归剑南道,管辖四县:同昌县、万全县(隋朝尚安县)、钳川县、贴夷县。到玄宗天宝年间时,统计扶州户数为2418户,人口为14485人。

隋唐之际,吐蕃开始强盛,不断东进,随着吐谷浑的衰落,扶州又成为唐王朝与吐蕃争夺的最前沿,唐蕃之间的多次战争就发生在今天九寨沟、松潘一带。唐蕃战争期间,扶州曾两次陷于吐蕃,直到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才被山南道节度使郑涯收复。

五代十国时,扶州属前蜀;到后蜀时,被吐蕃占据;两宋时期为“诸羌之地”;元统一中国,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西藏事务,九寨沟地区属宣政院辖地,隶文扶州万户府,仍称扶州。

到了明代,设置松潘卫,松潘卫下属1个千户所、16个长官司、5个安抚司,九寨沟地区也归属松潘卫管辖。其中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所置的八郎安抚司就在今天的玉瓦、大录乡一带。

自汉代设置甸氐道以来,九寨沟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在这期间,无论是统一的王朝,还是分裂割据的政府,都对这一地区行使着有效管辖。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献忠带义军由陕入川,攻破成都,建立大西政权。飘摇之中的明王朝,根本无力顾及边陲,明扶州守将或逃或散,羊峒诸番寨土司、寨首拥兵自保,各自为政,松潘、九寨等地局面异常混乱。后满洲兴起,顺治入关,定鼎中原,重新完成了国家统一。到康熙朝,为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当时西南等地土司纷纷上缴前明印信,表示对清王朝的归附,从康熙四十二年到雍正二年,松潘、九寨沟一带土司也纷纷归顺;但也有部分不愿臣服,趁机作乱。

鉴于九寨沟地区形势险要,为出陕甘门户,羊峒诸番新附,川陕总督年羹尧建议,清庭决定驻兵设营以加强管理。年大将军于是委派自己的亲信茂州知州边鸿烈、石泉营守备孟继光前往南坪,负责善后事宜。原扶州城经历明末战火,已残破不堪,东门及沿河城墙因白水江暴涨,尽被冲毁;只能择地另行筑城,经过考察,边鸿烈、孟继光将城址选定在扶州南、西山之麓,被称作南坪坝的地方。从修建新城开始,清庭官兵就以征服者姿态,肆意苛虐、剥索番民,而政府官员也不体恤民情,以筑城工期短、任务重为由,虽时至寒冬腊月,仍逼令番民入山伐木,稍有不从,便出言恐吓。官府诸种行径,终激成民变,帕拉寨(白水江之西,正对扶州城)寨首刚让笑率先起兵,自称“帕拉皇帝”,拉开武装抗清序幕。随后羊峒其他各寨纷纷响应,变民很快就摧毁清政府在当地刚刚建立的秩序,将扶州城团团围住,筑城官员仓皇出逃,向成都告急。年羹尧一面向朝廷报告,妄奏南坪“降番复叛”;一面急令松潘镇漳腊营守备柳得胜率军驰援,以解扶州之围,结果也被刚让笑打败;到雍正元年,粮绝城陷,柳得胜由野猪关败退文县哈西敦,惧怕丧师失地,兵败自杀。1725年(雍正三年),清庭决定大规模征剿南坪变民。四月,由松潘镇总兵张元佐领军,右游击刘屏翰,漳腊营守备邱名扬为副将,率大军经平武出阴平,进柴门关。刘屏翰为前锋,先攻破边山六寨,五月十三日,进军南坪,攻占“帕拉皇帝”正寨,擒获为首的刚让笑等九人,后加以处决,其余羊峒各寨纷纷投诚。南坪克复,扶州城已经化为一片焦土;随后,清政府决定在南坪设立守备营,隶属松潘厅,安设守备1名、千总一员、驻防马步兵三百名,管辖上至分汛塘,下至柴门关的中、下羊峒三十六寨。1751年(乾隆十六年),裁撤守备营,改设都司营,增加兵丁一百名,共马步兵四百名。”

雍正七年,南坪城筑成。水扶州在岁月沧桑变幻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成为一片残垣废墟。然而,涛涛的白水江却见证着水扶州的历史变迁。

回顾和梳理历史,是为着今天更好地发展,随着建设全省旅游旅游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水扶州一定会旧貌换新颜,九寨沟县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新闻推荐

九寨沟县藏族群众自娱自乐迎新年

■刘彦荣舞动翻飞的水袖,弹起悦耳的三弦,来一段欢畅的藏族锅庄,唱响耳熟能详的感恩歌曲……3月2日,是藏历木马新年的大年初一,居住在九寨沟县漳扎镇龙康村和邻近村寨的藏族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齐聚在...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牧草良种补贴2014-03-26 15:04
评论:(印象·水扶州 一座古城的前世今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