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坝州档案馆编著的《兰台珍档》一书,于2018年6月公开出版,历时三年。该书节选了阿坝州各级档案馆馆藏精品档案,共400余幅32万字。该书装帧精美、特色鲜明、精品荟萃,是一部具有藏羌民族特色的优秀档案出版物。
这是一部凝聚心血之作。三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其中的艰辛,只有参与其中的人能细细体会。能参与其中,与同道人共事,虽觉苦,也得乐,更无憾。
壹
风雪路途行
一本书,静静地摆放在案几上。许久,我已没有认真静下心来阅读了,如今是快餐文化时代,人们没有更多时间、耐心和精力来做一件事,很多人许久未曾感受过阅读的乐趣。而此时,我眼放光芒,像注视着一名初生婴儿般注视着这本《兰台珍档》。该书端庄大气、古朴精美,民族文化韵味浓厚。在我面前,字迹生辉,油墨放香,很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
这本书的主编杨成立副局长是一位羌族汉子,对民族文化极其热爱。他常说,在其位谋其事,既然分管档案编研工作,就要做一件事,编著一本书,填补州级档案无公开出版物的空白。
记得一个冬天,那年雪特别大,在黑水县档案馆采集档案的路途中,翻越雅克夏雪山。我们着重装越野,在山脊上穿行,也觉得困难重重。雪没路道,只有两道车辙依稀可见,路边全被厚雪覆盖,下面是悬崖深谷。景是美景,银装素裹,人间净土。在欣赏留恋当会,车不断甩尾,溜滑失控,一车人开始慌乱,驾驶员卢师自信地安慰大家:“怕啥,我可不是吃素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卢师技术是真好,一路上有惊无险,我们顺利翻越了雪山,前途坦荡。
那次,我们去了汶川、黑水、阿坝沿途8个县的档案馆,采集了大量入书的珍贵档案资料。
贰
惊喜馆藏优
在档案馆里,总是那么熟悉亲切。一列列、一柜柜档案沉甸甸的,承载着历史的悠久,也浸透了档案人的辛勤汗水。这档案,是历史、是资源、是瑰宝。踏雪寻梅只为香,良驹寂等伯乐来。档案已等待多时,尘封待除,光华渐显。
当发现馆藏“清乾隆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瓷器时,给人以巨大惊喜。瓷器保存完好,高贵精美,肌肤温润。人的眼睛是诚实的,不会欺骗自己。谁也未曾想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档案馆里被我们所见证。
珍贵的纸质档案“明洪武二十三年皇家驿符”。据旧《松潘县志》记载:“松潘自汉设越治,一千余年来至明洪武中始规定筑城……”可见,此份档案与城墙同岁,历史长河,岁月沧桑,一份档案完好至今,弥足珍贵,为镇馆之宝。
在档案馆里,我们发现了叠溪城旧址老照片。叠溪为蚕陵县旧地,是川甘青茶马古道必经之地,1933年因7.5级地震沉没于叠溪海子。一张照片记录了曾经的繁华,谁曾想到,地震灾难无情,当繁华落尽,看遗址苍凉,背后的故事几人能懂?
另一张有意思的照片,是茶马古道上的轿夫。茶马古道是汉藏交流贸易通道,人背马驮,茶、盐、皮毛、山货互通有无,民族兄弟情血浓于水。此张照片河谷峭崖、岷江奔腾、古道绵长。轿夫休憩小会儿,除去片刻疲惫,一旁是悠然自得的轿中人。而那轿子,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照片上的它却诉说着一段过往岁月,印证了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流连忘返于档案馆里,时间过得总是匆忙。鉴赏每件档案,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喜怒哀乐。
叁
心系兰台情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楚国的台名。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因此,如今兰台一词泛指“档案馆”。
我为兰台工作已多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无烟无尘。记忆里,有多少深刻可记住,有多少激动可回味。足迹在兰台,却没留下深浅,岂不是有遗憾?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调查馆藏、撰写提纲、采集资源、入书筛选、修改校正、出版发行各环节工作,事务繁杂。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忘记了烦忧。集萃档案,出一本好书,共同的心愿凝聚了心气。
州档案局王勇局长坐帐中军,杨成立同志调兵遣将,带头冲锋陷阵,是将军也是士兵,字字斟酌,反复修改,直至满意。在采集档案资源时,杨成立同志常常笑对提档人员说:“要把你们的宝贝拿出来,千万不要藏着。”档案查尽、用尽,最大限度优中选优。
历尽沧桑,终以成书,这份工作得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李波老师随我们一路奔波;责任编辑杨岳峰老师认真负责……他们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及好感。
心怀敬畏,尊重历史与真实,这是我们编者的初心。不论如何,我们今天仍然在路上,并将一直努力前行。
新闻推荐
■伍媛媛胡伟记者颜天杰9月的黑水群山葱绿,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前行,无论在河谷高山,还是在藏寨羌乡,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幕幕人...
黑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黑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