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黑水县坚持机制创新,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户(贫困户)自身“造血”脱贫,进一步加快脱贫进程。5月下旬,记者走进该县芦花镇热拉村,对这个建档立卡贫困“小山村”是如何做起土地“大文章”一探究竟。
创收新风尚
现实版“开心农场”
“听说你们这里开了一个开心农场,我想先了解下,准备认种一块土地。”记者来到热拉村时,正遇见家住黑水县城的王先生向“农场”主人俄木初咨询认种的事宜。俄木初告诉记者,利用土地流转建起的现实版“开心农场”,是她的一个梦想,通过农场,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还能让更多人体验到田园乐趣。
大学毕业不久,俄木初在自己家乡看到一些闲置的土地后,萌生了开办“开心农场”的想法。以500元每年的价格流转土地20亩,以“认种”的方式向外租赁,10平方米的土地一年只需80元钱。
“目前,被认种的土地已经有1000余平方米。”俄木初笑着告诉记者,“这种认种模式比较新颖,可能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大家接受。”据了解,认种土地后,可以来这里体验种菜乐趣,也可以通过现代通讯工具“遥控指挥”,让管理员负责种植、管理。蔬菜成熟后,在一定范围内还有专人配送上门。
考虑到热拉村是贫困村,全村还有贫困户29户75人,在管理员的选择上,专门聘请了4个有农事经验的贫困户常年从事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了2户贫困户的土地,以帮助他们尽快脱贫。
据俄木初透露,农场未来将依托热拉村离黑水县城关镇近、自然风景秀美等特点,办成集蔬菜采摘、烧烤、户外体验等综合性开心农场+藏家乐,吸纳更多人脱贫致富。
全村齐动员
盘活资源同脱贫
“开心农场”是热拉村多样化创收途径之一,也是该村产业结构条件背景下的致富模式之一。热拉村目前具有可用耕地面积800余亩,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现有土地资源“活”起来,带领全村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才是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
根据海拔高低、气候温度等特点,热拉村在种植业上正由传统农作物向精准作物过渡。据该村村支部书记兰卡介绍,针对热拉村村民缺乏现代农业种植经验、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等现状,由村三职干部及种养殖大户牵头,一方面通过引领示范为其他农户和贫困户树立信心,同时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精细蔬菜种植、果蔬产业带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等,这些都是我们村今年要抓的重点。”兰卡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的还是贫困户的增收问题。”
今年入春偏晚,但依然挡不住热拉村种植大户仁青发展农畜产业的热情。2月底,自该村“春季攻势”发动以来,仁清以每亩260元的流转费流转了25户(其中有4户贫困户)的80亩土地,种植青翠李和花椒。
热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守硕告诉记者,该村今年计划通过扶贫专项资金,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养殖80头牦牛。目前,进栏的已有20余头。
热拉村只是黑水脱贫攻坚一个缩影。脱贫攻坚连战之年,黑水县将继续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坚持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抓各项脱贫要素,确保连战之年取得连胜。
胡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日前,黑水县公安局从完善专职巡防队伍建设、科技强警和后勤保障建设入手,在辖区内开展24小时全天候巡逻巡防,大大提高街面见警率,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空间,进一步加强城区社会...
黑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黑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