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农在查看蜂箱。
黑水县培育中蜂蜂群为果树授粉
果园春管有技巧
本报讯 4月8日,记者在黑水县采访得知,该县整合色尔古、红岩、瓦钵等10个乡镇66个村,重点开发生态蔬菜,特色水果种植业,并引进中蜂为果树授粉,帮助农户节本增收。
“蜂花配套”节本增效
4月8日一大早,黑水县芦花镇罗坝街村村民陈志洪就上到自家的二楼房顶,将蜂箱盖子一一打开,查看蜂王的生长情况。陈志洪家里有中蜂20箱,接下来的一年里,他计划将中蜂发展到50箱—60箱。
陈志洪家地处河谷地带。记者沿河走访发现,不少以樱桃、李树等果树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正在建设中。暖春四月,河谷里、山腰间,李花、野山花等次第开放,可为蜜蜂提供大量蜜源。
黑水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畜牧中心主任王维东告诉记者,该县将大力推广“蜂花配套”模式,计划在黑水县兴牧中蜂养殖合作社培育中蜂蜂群,为当地果树授粉。其中,日多村樱桃园40群,舍尔鼓生态农业科技项目20群,毛窝乡1000亩李园60群,瓦钵李园20群。“‘蜂花配套\’模式的好处是,中蜂釆蜜给蜂农带来收入,蜜蜂授粉又减少了人工授粉的劳动投入。”王维东说,在实施“蜂花配套”模式时,场地选择很关键。要养殖好中蜂,一般选择3公里范围内,有3种—4种蜜源,各种花梯次盛开的地方。
王维东说,去年5月,茂县水西村曾给黑水县农牧水利局打电话,请求运送一些中蜂去 “支援”那里的樱桃园。“对方需要20箱,每箱给30元钱,花期20天。但考虑到中蜂不喜搬动的习性,而且密封转场后要重新找蜜源,稳定期要损失一部分蜂,所以我们婉拒了。”王维东介绍,“后来茂县就在本地发展蜂群,有果园的地方,都配置中蜂群。”
积极应对两个挑战
不过,这种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河谷地带蜜源问题。
王维东认为,处于河谷地带的果园往往蜜源不够,特别是7—8月,河谷地带蜜源较缺。如果在河谷地带推进这一模式,建议果园养殖场每10亩果树配备3群蜜蜂就差不多了;另外,在缺蜜期可拿出一部分储存的糖蜜,喂给蜜蜂。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实现果农与蜂农协作,一举双赢?对此,黑水县农牧水利局将和专合组织一起做好引导工作。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黑水县农牧水利局将根据农民上报的养蜂申请,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等一起,筛选农户进行培训,稳步发展,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我们主张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农户,特别是40岁—50岁的贫困户或不出远门打工的人参与饲养。”王维东说。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这些天,在黑水县的公租房廉租房的房源地芦花家园,忙着搬家、装修、买家具的群众都喜气洋洋。“我抽到了一套公租房,有了稳定的住所,再也不用租房了,一个月要节约400多块钱的租房金。”...
黑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黑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