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阿坝县新闻 > 正文

高原生态农业之路的“阿坝模式”

来源:阿坝日报 2015-08-07 14:16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夏日的高原,芳草如茵、鲜花盛开。在这个最美最好的季节,8月5日,四川省民族地区农业工作现场会在阿坝县召开,来自全省11个市、州的130余名“农业人”齐聚高原,走进阿曲河畔的农业园区、产业基地,感受着高原生态农业迸发出的无限活力,见证着这片雪域高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县域经济的底部支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依托和支撑。新常态,带来新变化;新常态,要有新理念。在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的阿坝县委、县政府坚持“集中成片、成带开发”和“以园区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目标,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旅共建、农工相融、以科引农、产销一体”的生态产业综合发展、农村经济跨越式腾飞的新路子。

亮出高原生态农业特色名片

——四川省民族地区农业工作现场会侧记

■实习记者杨骁秦远俊记者杨刚韩秀全

八月的阿坝大地,万物葱郁,沃土藏金。汽车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一路行驶,蓝天白云下,成片的紫甘蓝一眼望不到边;大棚里,绿的蔬菜、红的萝卜焕发出盎然生机;山坡上,一片片油菜花正开的灿烂……如今的雪域高原,正吹起号角,唱响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8月5日,伴着果蔬、鲜花、绿草散发的清香,来自全省农业战线的代表们满怀激情地走进阿坝,探寻这片神奇的土地生态产业之路……

阿坝县“做”

——浓墨重彩大笔挥就雪域高原“丰收图”

“全省农村扶贫先进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一项项荣誉称号是对阿坝农业发展的肯定和最高褒奖。

阿坝县平均海拔3300米,属高原寒温带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长冬无夏,年均气温仅3.4℃,由于积温所限,过去该县农作物以青稞为主,有少量马铃薯和油菜栽培,亩产值每年仅为200—500元。若不是身临其境,谁能想到在如此自然条件下,如今的阿坝县早已将生态农牧业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如今走在阿坝,万亩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里,牧草构成的紫色海洋一眼望不到边;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各种肥美的菌菇飘散着诱人香味;生态农业科研示范培训基地内,各类蔬菜苗焕发着盎然生机……一幅绝美的“丰收图”,在阿曲河畔徐徐铺开。

为了这张“丰收图”,近年来,阿坝县委、县政府按照州委、州政府“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生态农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该县特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从政策、资金和要素保障上给予招商引资企业更多关心和支持,以“政府主导、公司管理、业主经营、项目支撑、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立足高远,裁弯取直,白纸作画,实现了农业发展大跨越、传统观念大转变:

积极探索“规模集中、区域连片”的土地流转新机制,致力发展高原生态大产业;

积极探索“财政资金开路、社会资本跟进”的多元投入新机制,积极推进园区建设现代化;

积极探索“企业主导、产销一体”的经营新机制,促进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

积极探索“上连科研院校、下接产业基地”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推动实现新理念新技术落地生根;

积极探索“结对帮扶、主动作为”的服务新机制,加快搭建产业服务支撑平台……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目前,该县已流转耕地4.5万亩,破解了小而散经营下规模化、集约化难题,为发展高原生态大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规划园区4.5万亩,“市场效益决定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引领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带动基地发展、基地发展辐射全域产业”的生态产业科学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引进天赐阳光、奇山农业、欣荣晟、村上春等6家企业入驻,投资达3.5亿元,其中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家,100亩规模以上的种植大户37户,初步建立起以国家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农民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与会者“看”

——与会人员纷纷被“震撼”赞叹“高原奇迹”

8月5日,四川省民族地区农业现场会,与会人员走进高原露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生态农业科研示范培训基地、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生态产业加工园等基地园区,一袋袋飘香的菌菇、一畦畦长势喜人的蔬菜无不深深吸引着所有与会人员,他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记下这美好景象。省农业厅计财处处长刘文龙认为:“阿坝作为一个传统的土地资源大县,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和项目化的手段来谋划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开放,这是阿坝的生态农业能够成功破题的关键所在。”

行驶在位于龙藏乡的高原露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莴笋、高原娃娃菜、绿豌豆尖、香菜地在道路两旁串珠成链。“去年,这个基地出产的有机豌豆尖打‘飞的\’到了北京、上海、台湾的餐桌上,卖到了75元一公斤的高价。”小小豌豆尖卖出如此高价,听完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与会人员无不“瞠目结舌”。

高原露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建成,已成为一个集绿色、无公害、有机标准化生产、旅游观光、农业考察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并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带来了多重效益。“这个示范园有看点,规模大、品种好、科技含金量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俗如此点评。

走进生态农业科研示范培训基地的育苗科研大棚,百余种蔬菜新品种瞬间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眼球。“那个红色叶子的是什么蔬菜?”“这个蔬菜现在已经可以广泛种植了吗?”……琳琅满目的蔬菜,与会人员纷纷向工作人员打听起来。各种先进、新颖的栽培方式让与会人员大饱眼福,他们纷纷点赞:“没想到阿坝县有这么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园,真是高原上的奇迹!”

“现场会参观的每个示范点,都各有特色,亮点突出,让人惊喜不断,很成功、很出彩、很震撼,体现了阿坝县干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水平、精神风貌和务实作风。”说起阿坝县生态农业发展,与会人员不约而同地都使用了一个词语,那就是“震撼”。

兄弟县“学”

——取回生态产业发展“真经”带回“阿坝经验”

在每个参观点,与会人员乐滋滋地听介绍,乐滋滋地看基地。他们进车间、下农田,冒着高温酷暑,认真地观看着、询问着、赞叹着,有的拿出笔记本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恨不得把每个参观点的“真经”都取回去。

“阿坝县的生态农业发展已经结出了不少硕果,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阿坝县积极创新思路,打破发展瓶颈,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的高原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得到了群众的喜爱与支持,生态农业发展俨然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凉山州农牧局局长王正对该县生态农业发展如是评价。

先进的加工设备,分工明确的车间,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来到生态产品加工园的天赐阳光色素加工厂,与会人员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叹。“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到在这茫茫的雪域高原,还会有这么现代化的蔬菜深加工厂。”甘孜州德格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尼玛泽仁说道,过去说道农产品深加工,往往想到的是包装好的“熟食”,然而将蔬菜加工成天然色素,颠覆了大家对农产品深加工的认识。

“按市场价格,每斤紫甘蓝0.2元,400吨只能卖到16万元,但将400吨紫甘蓝提取成1吨色素,可以卖到60万元左右。”听完技术人员胡正君的介绍,与会人员无不“瞠目结舌”,不禁感慨起产业链条延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通过现场参观和介绍,其他州、县的与会人员纷纷算起了“经济账”,还未离开阿坝县就已经开始打起延伸产业链条的算盘。

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内,一个个种植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食用菌飘散着诱人清香。“这里就是麦昆乡沃朗村的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在这里我县通过‘集中成片、连带开发\’和‘以园区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模式,为300余名农牧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月收入不低于2500元。”听了解说员的介绍,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很高兴,他说:“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园区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从而反哺农户,形成了新型的三农区域经济壮大新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高原生态农业发展进程,值得各地借鉴。”

“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希望之路。阿坝县‘规模集中、区域连片\’的土地流转新机制,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以收得租金,更是实现了从农牧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阿坝经验\’值得借鉴。”参观结束后甘孜州理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扎西泽仁说道,理塘县与阿坝县情况类似,都属于高海拔土地资源大县,通过此次现场会,他将把阿坝县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带回理塘,促进理塘现代农业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生态农业跨越式发展

——专访阿坝县县长、农业产业化推进领导小组组长苏均

2012年以来,阿坝县紧紧抓住生态环境优势和规模耕地优势,充分依托德阳市智力和资金援建,以“园区+企业+农户”为运作模式,立足高远,白纸作画,短短3年时间在川西北高原建起了4.5万余亩、初具现代农业特征的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园,实现了农业发展大跨越。随着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号角的吹响,阿坝县实现从“三天农业”到生态农业大发展的完美蝶变,在这些成果背后阿坝县做出了哪些努力?就此记者采访了苏均。

记者: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上,阿坝县是怎样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的?

苏均:近年来,我县加快搭建产业服务支撑平台,坚持政府主导、公司管理、业主经营、项目支撑、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围绕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目标,积极为基地建设提供强力服务保障。我们成立了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3家国有农业公司,统筹推进园区和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单位包村、系统协调、专人驻村、企业结对”活动,凝聚各级力量共推产业结构调整;健全农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服务和农业执法“四大体系”和基地建设服务体制,落实县级领导定点联系1个基地,建立基地1名管理人员、3名农业技术人员“一对一”开展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同时我县还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制定了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形成了监管单位、认证主体与基地的三级生产监管网络。

记者:如今在阿坝县,“土地流转”已成为一个热词,那么阿坝县是如何利用土地流转“转”活生态农业发展的?

苏均: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催化剂”。为奠定发展高原生态大产业的良好基础,破解小而散经营下规模化、集约化难题,我县立足15万亩连片耕地优势,围绕全域发展高原生态农业,按照“规模集中、区域连片”的思路,采取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规模流转土地3万亩,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科研示范培训、规模化种植、中低温食用菌、优质牧草种籽、秋淡季蔬菜“五大产业基地”,将全县土地总体规划为“四大片区”,即粮油生产区,蔬菜生产区,道地中药材生产区,优质牧草生产区。目前,全县已流转耕地4.5万亩,占耕地总量的30%。

记者:从种植到销售,再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阿坝县怎样构建“产销一体”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苏均:农业市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我县坚持农业市场化运作,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引进业主入驻园区开展独立自主经营,或与农户签订产销合作协议,将产供销各环节、农工贸各业态有效统筹衔接,把基地变车间、把农民变工人,实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解决了“小农户面对大市场”难题,达到了基地拓展、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农民增收等多重功效。目前,园区已引进9家农发公司、15家农民专合社、31个家庭牧场相继入驻,为本地提供1000人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流转1.5万亩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带动51户农民自种蔬菜、食用菌、玛咖等5200亩,使园区耕地亩产值由2011年的不足500元提高到目前的6000元左右,涉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以及家庭经营等从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取现金收入增长近5倍。

记者:此次现场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品种在阿坝县生长良好,而这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就推广农科技术,阿坝县做了哪些努力?

苏均:围绕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采取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基地实施、农户参与的办法,大力推进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与省、州农科院所等科研单位合作,组织科技人员到基地,开展科研、培训和服务,成功推广莴笋、豌豆尖、娃娃菜等13个蔬菜新品种和根外追肥、种子直播等9项新技术,应用植保机、铺膜机等9种新机具,极大地增强了产业科技含量。同时,我们还建成“高原植物研究专家大院”和试验室,设立技能培训专项资金100万元,发挥园区和基地的新品种研发和技能培训功能,形成了“上连科研院校、下接产业基地”的试验示范载体,以直观的效果,解决了部分群众因循守旧不想干、缺乏资金不能干等现实问题。

新闻推荐

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今年4月,阿坝县在查理乡、麦尔玛乡、求吉玛乡、贾洛镇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程进行了补植补撒,总投入资金143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牛羊粪收购共计3992.9吨并予撒播;植灌27万株高山柳;种草6060...

阿坝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多美林卡的灯光2015-09-11 14:12
猜你喜欢:
评论:(高原生态农业之路的“阿坝模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