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胡旺弟 通讯员 张宜静
从“守着肥沃的黑土地过穷日子”发展到“产业多样、生态文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黑山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改变了种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单一的现状,黑土沃野孕育出无限生机。
念“羊经”发“羊财”
从民乐县城驱车向南约20公里到南丰镇黑山村,广袤的黑土沃野一眼望不到边。
50来岁的史全材是黑山村靠养羊过上好日子的村民。一说到养羊,沉默寡言的史全材就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羊价好,养羊收益好!靠着养羊的收入,史全材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在县城买了楼房。
养羊之前,史全材夫妻俩就靠种地养活全家老小,经济条件不好。史全材的难处,民乐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看在眼里,很快就制定了帮扶养羊的计划。
谈起养羊致富的经历,史全材激动地说:“我能把羊养好,帮扶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上门服务,上门动员、找兽医上门防疫,联系合作社上门收购。为了让我过上好日子,帮扶队队员下了功夫出了力。”
史全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两年羊羔出栏量每年都保持在70只以上,养殖两个月出栏,每只价格在800元左右,每年收益接近六万元。付出总会有回报,养羊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史全材花30多万在县城买了楼房。
黑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天文说:“以前守着肥沃的黑土地过穷日子,如今村里产业多了,挣钱的门道也多了。”
产业“多”村庄“美”
黑山村有420户1820人,耕地面积达1.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超过6亩。据张天文介绍,以前主要种植小麦、大麦和油菜,亩收入1000元左右。
自从村上来了帮扶队之后,队员们与村民共同探讨种植产业转型、土地流转、增收脱贫等问题,并积极动员贫困户种植柴胡、当归等中药材;对于有劳动能力适合外出务工的人员,帮扶队动员村民参加免费技能培训,以增强村民自身的劳动技能。
帮扶单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信心的帮扶举措让黑山村村民的产业多起来,挣钱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张天文介绍道:“除了外出务工有收益,种地的收益也成倍增加。” 自种植黄芪、红芪、当归等药材后,亩均收益能达到6000元左右,较传统农业相比亩均收益增加5000元。
如今,黑山村拥有2600亩土地水肥一体化项目,建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1个;种植大户集中流转土地连片种植饲草燕麦1700亩、小杂粮254亩;“五小产业”4户,养殖大户6户。同时,还成立了养殖、种植、机械等专业合作社17个,创办了馍馍生产车间。黑山村不断壮大的产业,让农户创收的渠道越来越多。
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还筹集资金27.5万元,为黑山村架设路灯128盏,实现了整村巷道照明。同时,积极争取地下水改造工程、道路改造工程。如今黑山村饮水安全全部达标、通村道路全部硬化。
如今,走在黑山村的道路上,宽阔干净的道路、齐整的农家院落、黑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洋芋苗、药材苗和油菜苗在微风中如花轻舞,尽情展现着无限生机。
乡村馍馍“钱”景可观
陇上乡村馍馍加工车间是民乐县黑山村的扶贫车间,生产中式面点销售,随着车间发展壮大,过去的“扶贫车间”变成了如今的“致富车间”。
陇上乡村馍馍生产车间弥漫着馍馍香味,记者透过玻璃看到,经过烘、烤、蒸、焙、炸等不同工艺生产出近30种面点。厂长武兴喜介绍,随着市场销售的日益增加,公司加大了市场销售团队的建设,如今配备5辆车负责将产品运送到各个销售点。
今年40来岁的何丽萍是黑山村村民。来馍馍生产车间之前,她在县城超市上班,家中农活和上学的两个孩子都没人照顾,县城消费还高,挣钱少。村里的馍馍车间建成以后,她决心回到村里上班。“上班骑电动车就5分钟路程,一年收入四万元,还能顾家管娃。”说起今后的发展何丽萍信心满满。
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黑山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黑山村是民乐县去扁都口旅游风景区的必经之路,乡村馍馍搭上了旅游快车,销售越来越火爆。为此,公司还增加了陇上乡村饮用水、山茶饮料和陇上乡村野生酸刺果汁等生产线。武兴喜说:“扶贫车间变成致富车间后,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产品、增加生产线,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真正拓宽村民们的致富路。”
新闻推荐
民乐讯民乐县充分挖掘“寒旱”气候条件下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天然绿色有机等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持续深化农...
民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