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宾 今日南溪 今日江安 今日长宁 今日高县 今日筠连 今日珙县 今日兴文 今日屏山 今日叙州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今日长宁 > 正文

在大爱中绘就最美风景 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来源:宜宾日报 2021-06-07 00:3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郭晓娟 实习生 李芮

2019年6月17日,长宁县双河镇发生6.0级地震,宜宾市61个乡镇32.9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68亿元。

两年过去,宜宾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情况如何?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怎样?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原本需要两年完成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我们用时一年半就实现,成果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争分夺秒推进工作、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6月3日,市重建办有关负责人感慨地对记者说。

长宁“6·17”地震过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宜宾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责,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在集各方之力抢抓抗震救灾后,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截至2021年1月,宜宾市已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高质量全部完成161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现“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促进民生保障新提升、塑造城乡建设新风貌、实现生态环境新改善、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的重建目标。

如今,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的新房盖起来了,公路修起来了,学校、卫生院建起来了,成为新风景的不只有新家园,群众满意的笑脸更是最美的风景。

好政策落地落实

村民的新家园更美丽

5月28日上午9时许,从宜叙高速公路双河出口下高速,长宁“6·17”地震的震中——长宁县双河镇就映入记者眼帘,宽敞笔直的入镇大道一旁,绿化景观、生态步道、人工湿地、步行桥等生态修复景观移步易景。这便是总投资约1.4亿元的东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大道对面,是长宁“6·17”地震灾后住房恢复重建中全市最大的村民聚居点——葡萄井村聚居点思源小区,这个小区是“统规统建、政府兜底配套”集中重建模式的示范点,安置了400户受灾群众,目前,已有部分群众搬入新家。

今年68岁的双河镇宝连村八组村民蒯学均,在思源小区21栋定了一套三室一厅120平方米的新房。

“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房有了着落。”蒯学均笑着告诉记者,他家原有的土墙房在地震中被垮塌的山压垮,一家人正为重修房屋犯愁时,政府的新建房补助政策就出来了。蒯学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房算下来要17.4万元,享受灾后重建补助与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扶持后,我自己只出了4万元。如果买新房的钱不够,党委政府还帮我们向银行协调申请贴息贷款,每户最高能贷6万元,可以分3年还清。”

同样受灾严重的还有珙县。长宁“6·17”地震发生后,珙县城乡居民住房受损严重,有17432户居民需危房加固、5778户居民的住房要重建。

珙县珙泉镇的鱼竹村,如今已成为宜宾的灾后重建农旅融合示范点和川南民居新样板,以“青瓦出檐长、穿斗粉白墙、宅前敞院坝、四周立檐廊”为主体设计风貌的聚居点,将具有川南特色的民宿文化融入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房屋设计中,为村民就业和经济发展留足“版面”,加上500平方米“1+6”党建服务综合体,配套建设的村级文化广场、乡村党校、地震纪念堂等,一个集民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美丽新乡村呈现眼前。

在该村的大蓝田聚居点,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典雅古朴。

鱼竹村五组村民熊耀香已搬进了大蓝田聚居点的新家。她家以前住的房屋是年代较久的老式瓦房,在长宁“6·17”地震中受损鉴定为D级危房,通过灾后重建补助与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扶持,不到一年,熊耀香便以旧宅“换”了新房。她笑着说:“灾后重建政策真的好,以前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上小别墅,安全、漂亮又舒适。”

据了解,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宜宾市以受灾群众住房恢复重建为首要任务,出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意见及过渡安置补贴、住房重建补贴、住房重建担保贷款、土地增减挂钩、农村新型社区规划选址等“1+5”核心保障政策,“一户一策”推进实施。震后3个月完成25248户城乡住房维修加固。震后一年半完成13689户城乡住房重建,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全、经济、舒适的新居。

同时,宜宾市始终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灾区形象的重要抓手,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等专家团队,因地制宜编制城乡重建规划11个,以一流规划引领灾区城乡建设;按照“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完成53个重建聚居点建设,建成以长宁县葡萄井村、珙县鱼竹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村落。新建市政设施15万平方米,13个重灾乡镇的市政设施全面恢复提升。

发展特色产业

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收入

村民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灾后恢复重建中,面临的一个“大考题”,就是如何让受灾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双河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打造长约400米的葡萄井村“凉糕一条街”,丰富古镇业态,擦亮“双河凉糕”这一金字招牌的同时,发展特色美食产业,打造了集文化旅游、商贸、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核心示范古镇文化旅游中心。

“周末和节假日时,慕名来吃双河凉糕的游客多得很,一年下来,我们店的收入有100多万元。”葡萄井凉糕店老板刘昌金告诉记者,他在地震中受重伤生命垂危之际,是党委、政府帮他申请航空救援转运到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时救治,他才保住了一条命。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井江镇 创新入股分红等联农带农模式

本报讯(张宇航)近日,笔者从长宁县井江镇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底,该镇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这一富民产业,至今已建成标准化生猪养...

长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在大爱中绘就最美风景 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