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聊城 今日临清 今日阳谷 今日莘县 今日茌平 今日东阿 今日冠县 今日高唐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今日临清 > 正文

探寻乡村非遗 临清龙灯 舞动

来源:聊城日报 2021-06-09 09:59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工于形,匠于心。临清“守艺人”既是运河文化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他们不仅生动地叙述着过去,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当我们走近那些民间传统技艺时,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守艺人”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犹如历史的书页一般,在我们眼前滑过。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通过镜头和文字去端详那些珍贵的历史印迹。本期起,本报将陆续刊登“守艺人”系列报道,记录这些渐行渐远的背影,寻访濒临失传的老技艺——临清舞龙表演□王滨

锣鼓一敲,龙闻乐起,乐随龙动。踩着铿锵有力的鼓点,临清龙灯从邈远的历史中走来,如一股激流,撞击着逐渐尘封的乡愁记忆。

说到临清龙灯,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临清社火协会会长、临清龙灯非遗传承人侯少坤。多年来,侯少坤一直致力于保护、弘扬这项乡村非遗。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引导下,在非遗传承人的不懈坚守下,临清龙灯逐步走上了一条活态传承发展之路。

发展 千年技艺重焕光彩

《临清县志》和《临清市志》中有明确记载,龙灯在唐代就已出现于临清庙会之中。1885年前后,民间艺人自发成立了“云龙会”,就是临清龙灯队的前身。临清龙灯以龙形逼真、色彩艳丽、气势磅礴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侯少坤回忆,每到春节、元宵节、庙会、丰收之年,临清一些大工厂总会组织舞龙队,走上街头表演节目。阵阵锣鼓声,伴着呦嗬嗬的呼声,“唤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小孩子前呼后拥,奔跑着,欢笑着。

上世纪90年代,临清工业发展缓慢,临清舞龙就此中断。“逢年过节没有舞龙的,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侯少坤说,民俗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不应该在历史废墟的蒙盖下黯然失色。之后的几年,侯少坤一直在想办法挽救临清龙灯。直到2014年,侯少坤开始自筹资金成立临清社火协会。2016年,协会正式成立。至此,临清龙灯有了自己的“家”。

协会成立之初,演出队员很少,侯少坤就带着同学、亲朋好友一块参加演出。5年来,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扩大到现在的120余人。

扎制 手上绝活化腐朽为神奇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曾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制作龙灯,首要的是选材。走进侯少坤的工作室,三四条上世纪90年代的临清龙灯“盘踞”在一角。侯少坤说:“几十年了,这些龙灯还可以使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选材好、工艺精。”

临清龙灯的主要原料是布、竹、木,竹片选用的是江南的龙竹、苦竹、毛竹,布为本地所产的精细棉白布。白布需要在糯米汁中浸泡,晾晒后再裱糊在龙身上,龙头、龙鳞使用天然颜料描绘而成。

龙灯的身长24米,象征24个小时,龙身直径30—40厘米。灯的内部用竹篾做成圆形,用棉布搓成的“龙筋”把龙头、龙身、龙尾串联起来。每隔两米左右设置把手,总共九把,“龙头把”一般是龙竹做成,剩余8节选用苦竹或毛竹。之后,在龙身内部装上火捻子,外用棉布涂色。

火捻子制作起来,大有学问。“火捻子就是龙体内的灯,用特制的棉纸,搓成45厘米长的捻子,放置在牛油里熬制。”侯少坤介绍,火捻子插在龙头、龙身各节之中,风吹不熄。龙灯的节数有9节、11节不等,每节内均点有火捻子。暮色笼罩之时,发光的火捻子将龙身照得通红,龙灯舞动起来,宛若一条腾飞的火龙。

“我跟很多老师傅学过手艺。”侯少坤回忆,2014年前后,先跟着李占祥学习舞龙、扎制技艺,技艺臻于成熟的他不满于此,开始寻访其他手艺人。

一次偶然,侯少坤在一张老照片里看到领队会在“龙”周围燃放烟火,顿时就有了腾云驾雾的氛围感。几经求寻,终于找到近80岁高龄的制作烟火的师傅李临生,几次登门求访后,李临生终于答应教授他这门手艺。

传承 年轻力量崭露头角

谈到当初成立临清社火协会的初衷时,侯少坤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怀”。真正有情怀的人,能把责任担当到底。

在侯少坤的带领下,临清社火协会深入民间对龙灯技艺开展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走进校园广泛普及龙灯知识,传习舞龙技艺。

互动,是让更多年轻人与临清龙灯不再有隔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此,侯少坤利用寒暑假,在临清剧院、临清公园举办公益传习活动,亲自传授舞龙技艺,目前已培训500余名学员;每年“六一”前后,为大家现场表演舞龙节目,让更多人近距离感知非遗魅力。

“不接商演,全是自愿。”侯少坤说,大家伙儿参加过很多次大型展演活动,他们自愿牺牲休息时间,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这项非遗。

每次展演中,观众欣喜地发现青少年占大多数,不少学员从10岁左右就跟着侯少坤学习舞龙,张光祖就是其中之一。

张光祖今年15岁,跟着侯少坤学习舞龙已有5年之久。看着儿子对舞龙这么感兴趣,张光祖的妈妈贾树双也加入了舞龙队。侯少坤说,像这样两代人齐上阵的家庭组队,协会里还有很多。

传统文化得到年轻人的关注,继而吸引着他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才有接续的可能。 □赵琦侯少坤(左)和老师傅在扎制龙灯 □王滨

新闻推荐

金帝精密机械以2.26亿元品牌价值入选省机械设备制造业榜单 聊城轴承业崛起首个亿元级品牌

本报讯(记者苑莘)5月底,省品牌促进会发布了2021山东省重点行业品牌价值榜单,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26亿元品牌价...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探寻乡村非遗 临清龙灯 舞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