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孜 今日稻城 今日乡城 今日巴塘 今日理塘 今日色达 今日石渠 今日白玉 今日德格 今日新龙 今日甘孜县 今日炉霍 今日道孚 今日雅江 今日九龙 今日丹巴 今日泸定 今日康定 今日得荣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今日泸定 > 正文

专业合作社兴起 见证村民致富热潮

来源:四川日报 2020-11-13 05:59   https://www.yybnet.net/

一线故事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伍力

瘦小的身躯,干练的短发,有神的双眼。这是记者在甘孜州泸定县德威镇海子村,见到该村村主任舒元军的第一印象。

当选村主任前,舒元军走南闯北,多年开大货车。回到村里后,他兴办养猪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家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回乡创业

组织村民外出学习

海子村位于泸定县以南,距县城42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是典型的半高山地区。舒元军回忆说,过去由于路太窄,开货车回村时,对面遇上个摩托车,就走不动了。“两车车灯相对,就像大眼瞪小眼,非常无奈。”

山高路远,为何还要回乡?“乡亲们一直守着几亩地,只能混个温饱。”舒元军开着车大大小小的地方跑过不少,眼界比较开阔,总感觉“这里和外面不是一个时代”,心里不是滋味。2014年,舒元军回到村里,决心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奔康致富,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县农牧局专家来到村里,对村民进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培训,“现场大家叽叽喳喳,不当回事,认为专家是书生,如何种地可能还不如自己。”舒元军说。

村两委没有灰心,多次组织党员、种植能手和村民代表赴盐源县等地考察学习种植技术。大家考察回来后,给村民宣传讲解外头看到的,渐渐地,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了。

示范养猪

一批合作社兴起

言传,还需身教。舒元军和4个积极性较高的贫困户一合计,决定先试先闯,于2015年搞起“祥和养殖专业合作社”。

第一年养鸡,由于经验不足,鸡苗成活率低,没赚到钱。好消息是,2016年实施的S211线至海子村通村路加宽项目,使3米宽的土路硬化升级为6米多,下山只需 20多分钟。

大家信心重燃,依托扶贫政策,决定改行养猪。正逢蒲江县援建该村,修一个猪圈补贴2万多元,“我们基本只出人工,就修起5个圈。”在养殖技术上,省农科院还派专家指导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方法。

祸不单行,2018年,养猪遇到“蓝耳病”,合作社损失惨重,急需换猪种。可贫困户家里的积蓄早就投入到合作社中,没有多余资金。这事让部分贫困户心里嘀咕,打起退堂鼓。舒元军硬是咬牙扛下资金压力,说服大家坚持下去。

撑过最困难时刻,便是雨过天晴。近年来养猪市场行情好,合作社赚了不少。“以前只有5个圈,现在扩建到50个圈,有两百多头猪。”舒元军介绍,2019年合作社仅商品猪出售,利润就有20多万元。

叶红兵是受益者之一。作为曾经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收入翻番,他用赚到的钱买了一辆小车,专门接送在镇上读小学的儿子。

示范做好了,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双合互利养殖专业合作社”“宏运林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彝家致富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合作社的兴起,也见证了海子村村民的致富热潮。

目前,该村已种植150余亩中药材,兴办3个养猪合作社,建起50亩李子产业园和53亩苹果产业园,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仅去年,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新闻推荐

从项目洽谈到落地投入生产,只用了短短的23天甘孜州首家口罩生产企业实现产值2940余万元

口罩生产线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杨忠林记者杨琦文/图)“由于近期北京部分区域出现疫情反弹情况,连日来,我们开足马力,实行‘三...

泸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泸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我爱我的祖国2020-10-09 10:43
猜你喜欢:
评论:(专业合作社兴起 见证村民致富热潮)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