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坝 今日马尔康 今日金川 今日小金 今日阿坝县 今日若尔盖 今日红原 今日壤塘 今日汶川 今日理县 今日茂县 今日松潘 今日九寨沟 今日黑水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今日松潘 > 正文

一块木板“割麦证”记录“牦牛革命”的艰辛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1-06-10 03:19   https://www.yybnet.net/

纪念馆陈列的“割麦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王攀 摄影报道

一块长1米左右的木板,前后两端有被锯掉的痕迹,上面的文字亦不全。即便如此,它仍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内。

5月26日,纪念馆讲解员符雪静告诉记者,这块木板是一张“割麦证”,它是1935年7月红军长征进入阿坝州松潘县毛尔盖地区筹集粮食所留下的“借据”。

马尔康及其周边藏族、羌族群众对长征的支援,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牦牛革命”。“割麦证”上,用隽秀的字体写下了当时红军的筹粮情况,也记录了“牦牛革命”的艰辛。

“割麦证”记录了筹粮情况

“割麦证”存放在松潘县川主寺镇红军长征纪念馆二楼,这里展示着红军长征在川西北地区的后勤筹备情况。

由于木板两端被锯掉,“割麦证”三个字以及下方的一些内容已经不全。讲解员符雪静说,根据考证以及目前仅存的另一块“割麦证”佐证,这就是当时红军筹粮留下的“割麦证”。

符雪静帮忙还原了木板上记录下的具体内容。木板标题为“割麦证”,内容第一句是“我们在这块田内割了青稞二百斤,我们自己吃了。”然后详细记录下群众如何兑换的方式,“这块木板,可以作为我们购买你们这些青稞的凭证。请你们归来以后,拿着这块木牌,向任何红军部队或苏维埃政府,都可兑取与我们吃你们青稞价值相等的银子、茶叶或你们所需要的物品。”文末一句“在你们还未曾兑得这些东西之前,需要好好保存这块木牌子”,善意提醒群众。

木板的最左侧,留着“前敌总政治部”的署名,还有田块的编号,只是编号当时未曾填写。

当时红军补给告罄人困马乏

7月,是川西高原青稞成熟的时节。时间回到1935年的7月,中央红军从黑水翻过打鼓山,进入松潘以西的毛尔盖地区。经过长途跋涉、飞夺泸定桥,红军在冕宁的补给早已经告罄,人困马乏。

红军指战员想要买粮,走遍村落,却没有发现一个人。据符雪静介绍,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红军是“青面獠牙”、“吃人肉喝人血”的“妖怪”,老百姓都十分惧怕。听说红军翻越打鼓山,大家都躲进了深山老林。

此时当地的青稞已成熟,面对急需的粮食补给,红军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先收割青稞。为了让老百姓不受损失,他们出具了“借据”,也就是后来的“割麦证”。“割麦证”的形式很多,除了木板的,还有纸质的。

符雪静说,由于当地多为藏族、羌族群众,基本没人认识汉字,老百姓归家后,许多木板“割麦证”被当作柴禾烧掉,只有少数留存。馆里存放的这块,也是被老乡锯断了两头,用来做粮仓的盖子,才得以保存下来。

新闻推荐

雪山草地红色阿坝 是中国革命淬火成钢之地

在阿坝,红军实现了战略思想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

松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松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块木板“割麦证”记录“牦牛革命”的艰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